高考理想网 · 助您考上理想学校!
当前位置:高考网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 > 语文复习方法 > 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 

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2021-09-01来源:高考语文手机版

福建省泉州市 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文化贯穿于航天事业的各个历史进程及各个领域,是几代航天人经过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同时,中国航天文化是一种优秀的社会文化,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

中国航天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对于太空的向往,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的飞天情结为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开创奠定了文化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沿革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文化跟从航天事业的诞生而来。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

中国航天文化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中国航天事业从导弹仿制起步,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展轨述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因此火箭文化在中国航天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它是中国航天的关键文化符号之一,此外,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

以使命为灵魂、以品质为追求,以创新为动力构成了中国航天文化的显著特征。航天工程票一项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专业的特殊事业,需要高投入,又具有高风险。每一项成果不仅关系到航天事业的进程还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与安危。因此,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20世纪60年代,针对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周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从而树立了零缺陷质量意识的理念,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航天的零缺陷质量意识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理念铭则在每一位航天人的思想中,贯穿于航天事业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里。

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航天精神文化是指航天人所持有的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精神,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它是航天文化的核心,影响和指导着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航天物质文化是指经过航天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航天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即航天产品。制度文化是航天精神文化的行为体现,也是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重大的重要保证。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这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

(摘编自张春颖《中国航大文化的特色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主要参与者的说法,有三种重要“精神”或历史影响使得这种新兴的航天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全都与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关,也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

短短几年之前,中国航天文化产品的版图还远没有今天这样广阔。现在很常见的是,中国品牌与中国国有航天机构合作,打造出大量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主题产品。2019年10月,中国知名设计师品牌卡宾在上海时装周期间举办了一场航天主题时装秀。据卡宾说,时装秀是为了宣传中国航天文化,致敬中国航天事业。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安踏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名发布主题系列服饰。今年,森宝积木公司推出了中国长征火箭、卫星,月球车和航天员的系列模型,这个系列是与中国航天文创联名推出的,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新热潮正逐年高涨,巩固了国家航天事业。虽然这些产品仍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以将中国置于太空探索前沿为主题的传媒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国际意识,比如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三体》小说三部曲和能够在奈飞频道上观看的电影《流浪地球》。此类产品有助于使中国是太空活动重要参与者的观念在国际上正常化。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

(摘编自[英]莫莉·西尔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航天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发展紧密相连,是一种先进、优秀的社会文化。

B.传说故事、飞天情结为中国航天文化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中国航大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性。

C.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趋势。

D.中国航天产品和中国航天文化产品在较密切的关联,但两者区别之一,是其创造的主体不完全一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需要依次从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建设。

B.只有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它的弘扬也才能不拘一格。

C.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使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

D.随着以探索太空为主题的中国传媒产品国际意识的加强,中国航天文化产品有望深入推向国际市场。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各项攻坚任务。

C.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呼应“奔月”神话传说,寄托国人对月球的美好遐想。

D.电影《流浪地球》为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中国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4.材料一从哪两个角度论证“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请简要说明。

5.材料二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采用类比的手法,请说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

——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使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竟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

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

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

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频,又沾湿了他的胡子。

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

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

——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

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斜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

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

——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

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

——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

——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

——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

孔子有些怃然了。

——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那种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么?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里装着的鸟儿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头、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

子路被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

——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

——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竟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原故吧?

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虽以“孔仲尼”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圣人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

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

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

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表现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

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

C.“晨门”说孔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一评价既可理解为是对孔子的讥讽,也可理解为是褒赞。

D.文中说的“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这一现象,在小说《边城》中也有反映。

8.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

9.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那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曰:“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遗使者郭吉告单于曰:“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砻,终不敢出,上乃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

B.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姻。

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邑县豪强聂壹建议,和亲后匈奴已亲信边民,汉朝如果以利诱引匈奴并伏兵袭击,定可战胜,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

B.严安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指出,秦始皇好大喜功、贪求声名,派蒙恬北击匈奴,却因在位时的穷兵黩武而招致天下叛乱,最终国亡祀绝。

C.因长安县令未能租借到足够马匹以迎接浑邪王,汉武帝想处斩他,汲黯建议,由沿途各县提供驿车传送即可,没必要让全天下都不安宁。

D.汉武帝亲巡边疆,派郭吉告知匈奴单于,或一决高下,或俯首称臣,单于大怒,斩杀了负责引见郭吉的官员,将郭吉扣留并流放至北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2)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

14.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以达到什么目的?请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赴犍为经龙阁道[注]

岑参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溪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注]本诗为大历元年(766年)诗人经龙门阁时作。犍为,指嘉州,今四川乐山。龙阁道,即龙门阁栈道,在今四川广元东北,是蜀道中最险的一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用“暗”“网”二字,描绘富有动感的山林景色,突出了蜀道风光的独特。

B.“屡闻羌儿笛”与诗人另一诗句“胡琴琵琶与羌笛”,都以声写静,暗含诗人愁绪。

C.尾句中“岷峨”泛指高山,全句表达了诗人不因险阻而退却的担当精神和积极心态。

D.本诗前八句描写行道场景,后四句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全诗结构清晰。

16.本诗前四句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请简要概括两诗这些诗句共同表现的蜀道特点,并简要分析它们各是如何运用正、侧面描写的。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郭攸之等人忠信纯善,宫中的大小事务如果“______”后再执行,那么“______”,获得启发和帮助。

(2)《阿房宫赋》中说,六国诸侯世代“______”得来的珍宝最终都被运往阿房宫,可秦人却把它们当作普通之物,“______”,看到了也不觉得可惜。

(3)“春社”是古人春天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春社”作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经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的热度______攀升。不久前,电视台端午节特别节目“水下飞天洛神”舞蹈圈粉无数。______的水下舞蹈令人惊艳,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正是出神入化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文化要传承,传承需创新;文化要共鸣,共鸣需互动。《国家宝藏》节目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进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______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______在丰富的文化宝库。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连续 精美绝伦 展示 踟蹰B.连续 美轮美奂 展示 徜徉

C.持续 美轮美奂 展现 踟蹰D.持续 精美绝伦 展现 徜徉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出神入化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B.正是创意的出神入化、科技的增添光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被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C.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被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D.正是创意的别出心裁、科技的增添光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也需要互动与共鸣。”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用来实现大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当人类思考时,( )。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而脑机接口技术便可以靠直接提取大脑中的这些神经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

当下,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类:侵入式脑机接口是指在大脑中植入电极或芯片。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元,通过植入电极,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这种方式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伤,电极的植入不但会损伤大脑神经元,也会给大脑带来感染的风险。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是指头戴式的脑电帽,它主要是使用脑电帽上的电极从头皮上采集脑电信号。这种方式可以在头皮上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主要缺点是不够精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会逐渐变微小

B.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流

C.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电流变得不再微小

D.大脑皮层能够让神经元产生微小的电流

22.用含有“虽然……但是”的复句分别概述第二自然段两类脑机接口的优缺点,要求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80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材料二: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说道:“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娱乐和审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C

2.D

3.A

4.①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②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

5.说明:

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为其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与中国航天事业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进行类比。

分析:

①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

②有助于改变西方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使其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趋势”错误,选项信息来源于材料二第三段,“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见,“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是成立的,但“文化产品”“旅游”等只是中国航天文创向青少年宣传航天事业的载体,“文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应与文化产品有关,“旅游”的发展趋势应与旅游有关,虽然“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与“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它们的发展趋势,因此把中国航天文创的努力方向当作是这些载体本身的发展趋势是缺少依据的。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辨析理解能力。

A.“需要依次从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错误,是对材料一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可见,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确实是需要从构成航天文化内涵的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建设,但说三要素的建设要按照精神、物质与制度的先后顺序则缺乏依据。

B.“只有……才能”错误,过于绝对,选项是对材料一第二段和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第二段指出“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可见,航天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它吸收许多先进的元素密切相关,这也体现其包容性;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泛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体现的是弘扬学习航天文化对航天文化的重要意义。弘扬的方式可以是不拘一格的,但把“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作为社会各界对航天文化不拘一格弘扬的必要条件,则缺乏逻辑依据。

C.“……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使……”错误,选项是对材料二第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二第一段说“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可见,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之所以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是因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至于“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不能作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

故选D。

3.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推断能力。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属于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说明它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符合文化符号的要求。

B.“两弹一星”精神属于精神文化,选项体现的是这种精神文化的作用。

C.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说的是航天器的命名方式,选项体现的是这样命名的意义。

D.电影《流浪地球》不属于航天文化的范畴,也不属于物质载体,选项体现的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BCD三项与“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无关。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的论证在材料一的第四段,第四段先指出航天工程由于事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其成果事关国家的声誉和安危,这是从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角度进行论证;接下来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阐述了零缺陷质量意识是如何树立和提升的,这是从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的角度进行论证。

5.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表达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题干中指出的内容范围,理解提到的类比手法,从材料二中找出与之对应的部分,加以说明并作分析。

材料二在最后一段是这样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的:“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其主要意思是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强化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这一观点。本材料为英国学者所写,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点,材料把“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进行类比,读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这样表达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特别对西方读者来说,能够改变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进而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6.C

7.C

8.①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

②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

9.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

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

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错误,表面上看,子路的不答与孔子的要答的确存在处世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具有故事新编性质的小说的创作意图,选项中说“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无疑是把孔子理解成一个灵活机变、左右逢源的投机者形象,完全背离文章的创作意图。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语言的综合赏析能力。

A.“本文所表现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错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有多段有关子路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子路的确是“鲁莽好勇”,“常常受到孔子批评”。但本文所描写的子路形象,却与《论语》中的子路有所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现为:小说中的子路比较执拗;子路陪同孔子出游多年,“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不再“好勇”了。

B.“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错误,小说中描写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是以景衬情,以树叶知秋表现时光流逝,此处的“叶”与“叶公”毫无瓜葛,自然也就不存在选项所说的“双关”,不可能与“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

D.“这一现象,在小说《边城》中也有反映”错误,小说中“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一句本来是孔子教导徒弟的话,其中“人世的真实”主要指仁道不行于世、孔子师徒不被世人理解的现实,而“恐怖”则主要指孔子师徒面对这些现实而产生的失落、痛苦、愤懑等心态。但沈从文的《边城》,描绘的是湘西地区淳朴的风土人情,凸显的是人性的善良美好,如果说《边城》中的翠翠、傩送等人物也发现了“人世的真实”,那么这些“人世的真实”是纯净美好的,它给人们带来的也不是“恐怖”此之情。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小说中写孔子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一共有三次,其中第二、三次是对第一次的强调,孔子所看见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准确回答“东西”所指的内容,就要回到第一次写孔子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的文本中,结合前后文有关孔子的心理描写及对孔子形象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概括整合。

前文写到,孔子正在为此次出游没取得预期成果而伤感,于是便有了“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的想法,并因此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可见,孔子第一次在对面墙上看见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就是因为之前的联想,所看见的“东西”的主要内容,也应当是关于未来的某些值得期待的情景。结合小说所要着力刻画的孔子“执着坚韧”“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我们可以理解到,孔子看见而当时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应当是孔子对自己未来生活和理想追求的愿景,因为是孔子个人的想法而尚未告诉弟子们,而且弟子们也没有孔子的眼界和乐观态度,所以这些愿景只是孔子看见而弟子们“不能看见”。

理清这样的答题思路后,便可以结合前文对孔子的心理描写内容作概括了。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孔子南游于楚”的交代,将教育弟子的晚年生活场景准确表述为“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结合《论语》中对孔子思想的阐述,将文中“我的道”具体阐述为“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

9.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对于写人物的小说而言,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而在众多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中,侧重从人物心理出发,以描绘人物的心灵世界来刻画人物是最常见而有效的艺术手段。通过人物的内心写人物,犹如用人物的眼睛来看世界,透过这个被主观化的世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人物丰富的内心和独具一格的性格,还可由此窥见作家寄寓于人物身上的独特情怀,进而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

本文所采用的孔子“自白”这一艺术手法,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两种人物描写技法,一是心理描写和幻觉描写,即孔子逆旅晨起后的心理活动;二是语言描写,即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及面对众弟子发表的演说式自我陈述。以上两种人物描写技法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运用的好处基本一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采用孔子内心独白和幻觉的形式,可以直接坦露孔子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写出孔子从伤感楚国之游的失败到决心重新选择人生努力方向的心路历程,表现孔子的自我剖析精神和伟大人格,进而表现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

二是采用孔子演说式自我陈述的形式,可以借此合理地融入孔子周游列国屡遭挫败、理想志向不被理解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实现理想志向道路上不懈怠、不懊悔、不悲观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从想与做、人与事等不同角度立体塑造孔子形象的小说格局,有利于更真实地表现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

三是采用人物“自白”的形式,可以通过孔子的内心独白、幻觉和直接倾诉,把孔子的内心世界直接坦露在读者面前,不但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而且增加了文本的抒情性,使读者更能真切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

10.A

11.C

12.A

13.(1)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

(2)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

14.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围之事,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

结合语境可知,单于“怒”的内容应该是“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而不是“浑邪王居西方”,所以在“浑邪王居西方”后不能断开,排除BD。

“将城河上”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将于河上城”,而且下一句“得浑邪王使”的主语也是“大行李息”,不是“上”,所以“上”应归于前一句,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错误,按《汉书•高帝纪》中张晏注:“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谥号“高皇帝”,简称“高帝”,选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庙号。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错误,对于聂壹的建议,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的回答是“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意思是“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也就是说王恢认为应该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匈奴缺少对汉朝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汉朝无需畏惧匈奴。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行”,经过。“自经于道树”,状语后置句,在路旁树上上吊。“相望”的意思是“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

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勒”,统率。“以”,目的连词,来。“见”的意思是“显示”“显扬”“显现”“展示”等。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的设问可知,问的是主父偃所采用的劝谏方法,根据“《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可知,主父偃先采用了引用的方法,可概括为“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先援引《司马法》中的观点”等;根据“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可知,主父偃后采用了举例的方法,可概括为“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围之事”“后举高皇帝不听劝谏而遭到平城之围’的事例”等。

根据题干“以达到什么目的”的设问可知,问的是主父偃劝谏的目的。主父偃先引用的《司马法》中指出“好战”与“忘战”两个方面,借此既委婉地告诉汉武帝“好战”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忘战”的危险,之后又举用高皇帝刘邦执意对匈奴用兵导致被围平城一事,进一步强调了“好战”的危害。据此可知,主父偃旨在劝谏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时应掌握好分寸,既不能“忘战”,更不能“好战”。由此,可概括为“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以劝谏汉武帝对匈奴不应过度用兵”等。

明确答案所对应语句后,考生只要组织好语言,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的外面,便想前去攻打。御史成进劝谏。高帝不听劝谏,果然发生了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事变。”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任票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武帝默然不语。汉武帝元封元年冬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我将要巡视边陲,设置十二路将军,并亲自统率指挥。”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武帝派使者郭吉前往告诉单于说:“现今单于要是敢与汉军决战,我汉朝天子将亲自在边境等候;要是不敢决战,那就赶快面朝南臣属于汉朝!”话音刚落,单于大为震怒,立即将引见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把他囚禁在北海。但匈奴也对汉朝心存恐惧,始终不敢出战,武帝只好回朝。

15.B

16.第一问:高,险。

第二问:①本诗在正面描写蜀道的“侧径”“青壁”“危桥”“鸟道”的同时,还以诗人“汗流”“胆碎”等侧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险难行。②《蜀道难》先以善于高飞的黄鹤“不得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愁“度”进行侧面烘托,再用“何盘盘”“百步九折”进行正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和险。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

B.“都以声写静”错误,“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写道中所闻,“羌儿笛”和“巴童歌”是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对于一个由中原入蜀地的行人而言,应当是奇特而有吸引力的,但由于道路险阻,行道日久,诗人不但不觉得这些音乐有吸引力,反而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因此本诗中写“羌儿笛”,意在以乐声写愁绪,而不在于写蜀道之静,从前后诗句看,诗人行走的这段蜀道紧靠嘉陵江,水声轰鸣,也难说静谧;“胡琴琵琶与羌笛”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该诗句之前还有“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可见,写“胡琴琵琶与羌笛”意在表现宴会的热闹,并不存在“以声写静”的用意。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试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两诗相关诗句共同表现的蜀道特点,第二问要求回答两诗相关诗句各是如何运用正、侧面描写的。第一问是第二问的重要铺垫。

回答第一问,首先要明确两诗的诗句范围。本诗的范围是“前四句”,而《蜀道难》的范围则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考生应根据题干提示,将《蜀道难》的相关诗句准确回忆出来。其次,根据两诗的诗句内容归纳出蜀道的特点,并用准确的词语加以概括。《蜀道难》为教材篇目,考生较为熟悉,答题时应先概括《蜀道难》相关诗句所表现的蜀道特点,然后再以这些特点来观照本诗的相关诗句,看本诗诗句能否表现这些特点,最后再推导出答案。《蜀道难》中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衬其“高”,以“猿猱欲度愁攀援”衬其“险”;而“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则直接写蜀道的曲折盘旋之状。本诗中“侧径搏青壁”直接写蜀道之“险”,“危桥透沧波”则写出蜀道的“高”和“险”;“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从行人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蜀道的难行,从中也可看出蜀道的“高”和“险”。从以上的分析中提取相同的关键词,即可概括出两诗相关诗句共同表现的蜀道特点是“高”和“险”。

回答第二问,首先要有对“正、侧面描写”有正确的理解。正面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则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因此理解“正、侧面描写”的前提,是准确判断描写对象,并明确运用“正、侧面描写”的目的。就本题而言,两诗相关诗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蜀道”,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蜀道”的“高”和“险”。其次,答题要紧扣“如何运用”的要求,将两诗哪些内容属于正面描写,写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写出蜀道的什么特点等明确地指出来。本诗中,“侧径”“青壁”“危桥”“鸟道”等属于正面描写,直接写出蜀道的高险难行;诗人行走蜀道时“汗流”“胆碎”的表现,不属于直接描写蜀道,而是以行人的感受和表现来侧面烘托蜀道的高险难行。四个诗句中,正、侧面描写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而《蜀道难》中这四句,诗人先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进行侧面描写,写善于高飞的“黄鹤”不得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发愁,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蜀道,却能生动形象地烘托出蜀道的高险;然后再用“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正面描写青泥岭岩峦耸立、蜀道曲折盘旋的样子,以体现其既高又险的特点。四个诗句中,前两句侧面烘托,后两句正面描写,二者的区分较明显。

17.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剽掠其人弃掷逦迤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咨”“裨”“阙”“剽掠”“逦迤”“箫”“简朴”。

18.D

19.D

20.原文使用整句,句式更为整齐;原文使用顶真修辞,更具音韵美感;原文点明传承与创新以及共鸣与互动各自的逻辑关联,表达更严密。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①空白处要辨析“连续”和“持续”两个动词。“持续”意为“延续不断”,“连续”意为“一个接一个”,此处的主语为“热度”,无法与“一个接一个”搭配,故选用“持续”恰当。

第②空白处要辨析“精美绝伦”和“美轮美奂”两个成语。“精美绝伦”意为“精致美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用于修饰“舞蹈”,选用“精美绝伦”更恰当。

第③空白处要辨析“展示”和“展现”两个动词。“展示”意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展现”意为“显现出”,此处的受动对象是“鲜活的生命力”,是无法“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故选用“展现”更恰当。

第④空白处要辨析“踟蹰”和“徜徉”两个词。“踟蹰”意为“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是一个形容词,“徜徉”意为“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是一个动词,此处意在强化当代观众对古老文化的接受与传播,“踟蹰”一词具有的迟疑之义会削弱这一语意的表达,故选用“徜徉”恰当。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两处语病。

其一,“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极高超的境界,与“创意”搭配不合理。

其二,原句“出神入化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的表达意味着三个短语的中心语“创意”“科技”“历史记忆”处于并列关系,共同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根据上下文语意可知,创意、科技这两者与历史记忆显然不是并列关系,且“历史记忆”也无法主动演绎为时代风采,可见在“泛黄的故纸堆里”前少了一个使令动词,导致整个句子结构混乱。

只有D项修改了全部的语病。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品味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将改写之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结合语境分析哪种表达效果更好。

原句使用整句,而改句为散句,从表达效果来看,整句的句式更为整齐;原句使用顶真修辞,而改句没有使用任何修辞,原句也就具有了顶真修辞所带来的音韵美感;原句将传承与创新,共鸣与互动各自之间的关系作了“传承需创新”“共鸣需互动”的阐释,能更好地承接上文“水下飞天洛神”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创新,引领下文《国家宝藏》节目在点赞评论的互动中共鸣,逻辑关系更为严密,而改句将“传承”“创新”并列起来,“共鸣”“互动”并列起来,忽略了传承与创新以及共鸣与互动各自的逻辑关联,从表达效果来看,原句的表达更严密。

21.B

22.侵入式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会对大脑造成一定损伤;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不够精准。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补写处前一句为“当人类思考时”,补写处后一句为“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从前后文的语意逻辑看,补写处之后的句子应是对补写句及前一句的补充解释,由此可见,补写句的陈述对象应为“神经元”,这样,前后文陈述对象才能一致。

而分析比较本题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C均以“电流”为主语,D以“大脑皮层”为主语,只有B项以“神经元”为主语,从陈述对象的角度来看,B项最合理。

此外,从补写处后一句中“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以及第二段中“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在头皮上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等句子的语意来看,“激活的神经元”主要指神经元的“放电”,所谓“放电”,意即电流由无到有,而不是指电流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比较四个选项,只有B、D两项中“产生微小的电流”才能表达“电流由无到有”的特点而,而D项主语不当,应予排除。

故选B。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本题要求运用含有“虽然……但是”的复句分别概述第二自然段两类脑机接口的优缺点,分别概述两类脑机接口意味着写出来的句子应分别以两类脑机接口为表述主体;运用含有“虽然……但是”的复句概述优缺点,意味着构成复句的分句当以优缺点为主要内容,且内部构成转折关系。语段的第二自然段所涉及的两类脑机接口为侵入式脑机接口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优点是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缺点为会对大脑造成一定损伤;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的优点为可以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缺点为不够精准。综合以上信息和要求,答案可以表述为“侵入式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精准地监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会对大脑造成一定损伤;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虽然可以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是不够精准”。

23.例文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但生活中有人认为,美育只是为了娱乐和审美,这是对美育的误解。美育的首要职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濡且染中感受并获得了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使我们有了对美的最初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奇景;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

希望我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

美育教育势在必行!


高考理想网(GKLX.NET)小编为您整理的【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供您参考。同时我们还为广大考生提供了: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公式定理、高考满分作文、高考模拟题、高考真题高考分数线、高考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全国大学排名、专业信息解读等最新高考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请持续关注高考理想网!

高考理想网《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原文地址:http://www.gklx.net/gaokao/958449.html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Vip#gklx.net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链接地址:http://www.gklx.net/gaokao/958449.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