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想网 · 助您考上理想学校!
当前位置:高考网 > 高一高二 > 高二 > 高二生物 > 2016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 

2016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2016-06-05来源:互联网手机版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高考理想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模式图(P53 图3-10)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联系: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DNA。DNA与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十分密切。显示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3)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这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3细胞的代谢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水,氧气,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P72了解胞吞胞吐

2)  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  酶的本质、特性、作用

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见书P85图5-3 5-4及小字部分)

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 pH值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  ATP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储存在这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ADP(二磷酸腺苷)。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P89图5-5)。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一、18世纪中期前,人们认为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未考虑到空气。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三、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上述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四、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五、因人们发现放射性同位素,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P106页第6题)。六、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最终证明产物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的途径,称为卡尔文途径。

2)  光合作用的过程

CO2+H2O  叶绿体光能 (CH2O)+O2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形式释放出去,[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C5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C3(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的进行下去。

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环境因素

1)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影响

光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CO2的浓度

2)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同上

细胞呼吸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

有氧呼吸

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C6H12O6+6O2 酶      6CO2+6H2O+能量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二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

除酵母菌以外,还有许多种细菌和真菌能够进行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等植物器官的细胞以及动物骨骼肌的肌细胞等,除了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一般地说,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也是葡萄糖。

无氧呼吸分成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的。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2)  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意义: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

应用:(P95-96 资料分析)

1.4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P112 图6-1)

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细胞的有丝分裂

1)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异同

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的有丝分裂期的过程:

前期:间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P112 图6-2)。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称为赤道板。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极,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此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期的过程的不同点:

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

2)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中保持了遗传形状的稳定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调亡

细胞的分化

1)  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及实例

特点: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意义:细胞分化使许多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物生理功能的效率。

实例:多细胞生物体从小长大,不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受精卵发育成个体)。即使在成熟的个体中,仍然有一些细胞具有产生不同种类的新细胞的能力(造血干细胞)。

2)  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原因

过程: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原因: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的情况是不同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的全能性

1)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P119 图6-11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细胞的衰老和调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  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是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  细胞调亡的含义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调亡。由于细胞调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3)  细胞衰老和调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调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主要特征:一、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二、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三、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恶性肿瘤防治

预防:远离致癌因子,尽量规避罹患癌症的风险。

治疗:手术切除、化疗、放疗。

实验(略)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细胞的减数分裂

1)  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高考理想网为大家推荐的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希望大家在考试中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相关阅读推荐:

高二生物下册期末备考知识要点复习 

精编高二下学期生物期末备考知识点复习 

高考理想网《2016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原文地址:http://www.gklx.net/gaozhong/225004.html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2016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Vip#gklx.net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进行处理。

(三) 〖2016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链接地址:http://www.gklx.net/gaozhong/225004.html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保留本站链接。